东湖评论:坚持问题导向,热情保障和改善民生
栏目:公司资讯 发布时间:2025-10-27 10:34
“十四五”期间,湖北省始终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,努力筑牢民生基础,回应人民发展。保障和改善民生,必须坚持问题导向。 “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。”只有不断发现问题、深入分析问题、有效解决问题,才能给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。 短时间内与家长发现问题。 “知府漏者在天下,知府漏者在草”。民生领域的问题和矛盾往往隐藏在基层、隐藏在日常生活中。越早发现,解决起来就越困难。 “没有了解群众最真实的危难、疾苦、牵挂,必须主动深入社区、深入乡村、深入田野,感受基层民生脉搏。只有在“同板凳”的“谈日常生活”中抓住什么是迫切的、期盼的,感受“诉说之水”中的焦虑和悲伤,才能 避免“看花”的形式主义,克服“玻璃后面”的经验主义,确保工作民生始终围绕群众、跟踪问题。 通过追踪问题根源来诊断问题。 “游浅水者得鱼虾,游深水者得蛟龙”。找到问题只是第一步。只有深入剖析问题、找准症结,才能对症下药。 “我们必须力求深入分析思考,去粗取重,去伪存真,从这里到那里,从外到内,寻找事物的本质和规律,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。”以解决问题为首要导向,分析问题要有很强的针对性,聚焦难点、痛点,避免“抓眉抓胡子”;同时要快乐系统思考,善于判断 从“个体痛点”中寻找“共同堵点”,通过楼道物品堆放、停车混乱等表层现象,剖析物业管理机制不完善、居民共治意识淡薄等深层次原因。 通过负责任的行动解决问题。 “这一招、那招,任何不落实的举措都是错误的举措。”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。如果我们只看到一个“列表”问题不“清理”出来,人民群众的经济工作就会沦为“半生不熟的工程”。 “执行应该被视为完成工作的主要方式。”碧浪针对群众急、难、急的问题,建立“清单式清单、销售管理”,绘制“时间表”、“项目文件”、“施工图”,推动整改落实、看到实效。要及时总结当地人创造的好经验和做法,提炼和推广“地方戏”、“特色戏”,让表面经验开花结果。要发展“思维思维”,举一反三,推动工作从“回答一个问题”向“解决某种问题”转变。 站在“十四五”收官和“十五五”规划的历史交汇点,广大干部必须认坚持问题导向,自觉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,人民群众急切、困难、担忧的问题得到解决,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加满足、幸福感更加持久、安全感更加牢靠。 来源:荆楚网(湖北日报网) 作者:陈茜(武汉长江新区“江小豆”团队) 编辑:詹强
服务热线
400-123-4567